我的英译作《发廊情话》发表(附诗:博海泛舟)Love Talk at Hairdresser's

我英译的王安忆的得奖小说《发廊情话》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享有国际声誉的《译丛》(Renditions) 半年刊 于2016年秋季第86期发表。 《译丛》历史悠久,是文学翻译界享誉的学术性汉译英翻译刊物,早在中国文学为世界所瞩目之前已经开始了耕耘,由宋淇先生于1...

Friday, March 16, 2018

英诗译析阿诺德《多佛海滩》 兼译叶芝《十九世纪及其之后》Chinese Translation of Poems: Dover Beach by Arnold and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After by W. Yeats

多佛海滩 Dover Beach
[英]马修。阿诺德著 by Matthew Arnold
英译中:牛娃娃


夜渐深,海平和。
潮涨,月悬清明





在遥远往昔索福克里斯 (1)
曾闻爱琴海发出同样之声,引他思索
那混沌不清的潮起潮落恰似
人类的苦难历程; 我们凡人俗民
也在此声中听到千古不变的思路线索
即使远隔时空身处北海,依然听到古人的思音。



信念的大海
也曾浩瀚广沃、环抱大地
如闪亮的环带拥裹围系





啊,爱,让我们保持真实
相互间!只因这个世界似呈
梦幻之境神话般眼前横陈,
如此纷纭,如此美妙,如此新式,
虚无了真实,感觉不到爱、光明和欢乐,
麻木到失去信念、安宁和解痛的救援;
我们置身于日趋暗沉的荒原
扰乱神志的警钟在争斗与逃遁中响彻
黑暗中大兵不分敌我自相厮杀无赦。(2)

©H.L.Glennie

译者注:
(1)索福克里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其余二位是埃斯库罗斯和欧里皮德斯。
(2)典故来自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人进攻西西里一役。

Dover Beach
by Matthew Arnold
The sea is calm to-night.
The tide is full, the moon lies fair
Upon the straits; on the French coast the light
Gleams and is gone; the cliffs of England stand
Glimmering and vast, out in the tranquil bay.
Come to the window, sweet is the night-air!
Only, from the long line of spray
Where the sea meets the moon-blanched land,
Listen! you hear the grating roar
Of pebbles which the waves draw back, and fling,
At their return, up the high strand,
Begin, and cease, and then again begin,
With tremulous cadence slow, and bring
The eternal note of sadness in.

 
Sophocles long ago
Heard it on the Ægean, and it brought
Into his mind the turbid ebb and flow
Of human misery; we
Find also in the sound a thought,
Hearing it by this distant northern sea.


The Sea of Faith
Was once, too, at the full, and round earth's shore
Lay like the folds of a bright girdle furled.
But now I only hear
Its melancholy, long, withdrawing roar,
Retreating, to the breath
Of the night-wind, down the vast edges drear
And naked shingles of the world.


Ah, love, let us be true
To one another! for the world, which seems
To lie before us like a land of dreams,
So various, so beautiful, so new,
Hath really neither joy, nor love, nor light,
Nor certitude, nor peace, nor help for pain;
And we are here as on a darkling plain
Swept with confused alarms of struggle and flight,
Where ignorant armies clash by night.


英国诗人兼评论家马修。阿诺德 (Matthew Arnold,1822年12月24日-1888年4月15日)的这首诗我非常喜欢,一是因为乐感和节律,二是因为对应性的隐喻,更重要的是因为内容与形式的合成与统一。


结构上这首诗有点特别,主要是首尾不怎么呼应,首句以海定调,前三阕都与海有关,可尾阕尤其是末句却与海脱离了关系。当然,从另一层意义来说,首尾呼应也能说得通,比如,起首海中平静之夜与末句陆上厮杀之夜对应,形上可以勾连信念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的尘世之间的对应,时间上可以勾连海上的“现时”与陆上古希腊的 “往昔”从而点出“永恒”之音。据说,前三阕是他在多佛海峡蜜月旅行时构思写下,尾阕是在这之前写的,另外一种说法则把两者时间顺序颠倒了一下。©H.L.Glennie

行家里手对《多佛海滩》意象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据说围绕这首诗的研究实在太多,而且好多异见已经有了统一的权威定论以至于很难再用“新鲜人”的眼光去看它。诗无达诂,不必赘述。我就做个吃力不讨好的“新鲜人”,我个人喜欢这诗具体说来基于下列几点:

1,节奏感强,所用词汇很有音乐感,读出声来,眼前会出现与之相应的画面,比如“Begin, and cease, and then again begin,”那句,这节奏和词汇的发音与海浪的动感和音响效果完全吻合,尤其是cease的发音,就像海浪击石后退至岸线以外的声音。

2, 隐喻意象呈形上形下两重一一对应:大海对岸边,黑夜对光明,自然之力对人为之果,音响对视象,时空对应(古代对当代,古希腊剧作家对当代诗人,北海对爱琴 海),信念(宗教)对世俗(尘世),表面的平静对暗地的杀戮,梦幻神话般的境地与现实,真实的本质与虚无的感觉等。

3, 边缘感受。尽管描述的是蜜月旅行中的情景,诗人的情绪却暗沉,在此诗中可以是大爱,也可以是新婚夫妇的爱情,这“爱”似乎是诗中唯一的避难之地,却如诗人所处的位于多佛海峡中的船一样,两边不靠岸,却又能借着月光望得见两岸的依稀之景,如梦一般,或许对诗人来说,“爱”也介于梦与现实之间。这种边缘感受类似艾略特所谈及的眼角一瞥那瞬间所产生的边缘之感,反过来说也类似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所说的“天堂允人瞥瞬間,不許人近探初原。”





4,末两句寓意深刻。虽说阿诺德在此引喻了修西得底斯(Thucydides古希腊历史学家)所记载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人攻击西西里的典故,这似乎对我们日常生活也有启示。警钟对不同人意味不同的东西,在敌我难分信息不透明的黑暗情况下相互征伐在商界政界和其他各条战线也出现过。

5,从形式上说,这首诗被称为“英语语种中第一首重要的自由体诗”。维多利亚时代的诗多讲究音步和韵律等要素,类似我们的格律诗,那时英诗的结构和形式比现代诗的形式要稳定很多,就是丁尼生的哀悼诗,其中不稳定部分也是通过终阕不稳定尾韵ABBA(又名丁尼生哀悼韵)来完成。

阿诺德此诗的尾韵韵脚似有似无不是十分鲜明,但还是呈显一定规律,如下所列:

首阕共十四行:ABAD/ CBCD/ BEDE/ EE
第二阕共六行:FG/FH /GH
第三阕共八行:JG/GA/GJ/AG
终阕共九行:KL/LK/AM/MA/A

同一阕中每行尾韵之间似有某种联系,有时是位置倒置,有时是奇数偶数行之间有相同韵作为过渡,如果将这些韵格化成视象,恰如海浪起伏的节奏,音律的异同既规则又不规则!终阕属不稳定格式,终句之韵A与首句契合,内容上也都是“夜”!

而且整首诗读出声来琅琅上口,非常好听,主要是因为中间韵相当漂亮,选词以爆发音为多,体现海浪击石的动感。

用形式本身来体现内容似乎已在阿诺德的《多佛海滩》中见端倪,不让现代派独美。此诗形式与内容似有趣的合成之势。©H.L.Glennie
 


这首诗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相当大,首先表现在文学界对它的研究和诠释上,如前所说,对此诗的研究众多;其次表现在此诗的引摘率也特别高,很多诗、书、电影的标题或摘要句都引用此诗,2013年诺奖得主爱丽丝。门罗 (Alice Monroe)也引用过此诗,连美国已故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William Rehnquist)都在1982年一个案例最终裁决书中引用了此诗的诗句:"……landmarks on a judicial 'darkling plain' where 'ignorant armies' have 'clashed by night'."

爱尔兰诗人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曾经马修。阿诺德同意通过《多佛海滩》一诗,生出他自己的另一首诗《十九世纪及其之后》,在此附上我的中译文:

十九世纪及其之后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After 威廉。巴特勒。叶芝作/ by William Butler Yeats
英译中:牛娃娃

尽管伟大的歌声永远消逝
我们依然感到热烈的悦欢:
震颤在岸上的砾石
随退去的海浪吁叹。
©H.L.Glennie
 
Though the great song return no more
There's keen delight in what we have:
The rattle of pebbles on the shore
Under the receding wave.



《多佛海滩》整首诗就似一首交响诗,如音乐般,高低起伏,十分悦耳。本译文为初稿,试图在不影响语意转换和节律的情况下依原文之韵,有条件再精益求精。©H.L.Glennie


大卫君雅译:

尽管那伟大的歌声依旧
然强烈地喜悦于我们拥有:
那鹅卵石的吱嘎声于岸
以及那渐渐隐去的摇曳。


枫丹君精评雅译:

译文很有深度和底蕴,是融会贯通的力作!喜欢首阕的第一句和末三句,还有就是终阕的最后一句。首句的“夜渐深”听觉上与“终结音符传出永恒之音的哀痕”衔接,视觉上引入末句的漆黑一团,突出自相“厮杀无赦”的深夜的本质!

“莹光闪晃”这句也译得好!这是从晃动的船在海峡中央望出去的情景,点出了形上的本质:中。或者说是介于两者之间。解析部分写得很好,点出了“两者之间”的各种对子:梦与现实,视觉之真与物象之真,虚与实等等关系。

阿诺德这首诗从形式到内容都很“现代派”,叶芝则更进一步。看了你俩的译版以及相关讨论,觉得叶芝的《19世纪及其之后》不仅能指范围较大而且还略带反讽口吻,我也兴之所至译一版。附上我的叶芝诗译文,与娃娃一样依原诗尾韵:


《十九世纪及其之后》

伟大之歌声调不再
我们只热衷已有的欢悦:
岸上砾石摇祭晃摆
浸岸的海浪在退却。



谢谢大家来访。对我允许转载的博文,欢迎转载;若想转载我不允许转载的博文,请事先与我联络,我的email在公告栏里;若贵博想引用我博文的一部分,请勿抄录我放进图片中的文字,但图中的文字可以连图一起引用,启用“复制”与“黏贴”功能即可,若不知如何截图,可与我联系,会提供帮助。引用请注明出处,提供博客或博文连线。谢谢合作!



我汉译的部分英文诗:


[英]但丁·加百利·罗塞蒂:闪念之光

  [牙买加]克劳德·麦凯:冬后

 [英]拜伦:丽人袅娜美溢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