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译作《发廊情话》发表(附诗:博海泛舟)Love Talk at Hairdresser's

我英译的王安忆的得奖小说《发廊情话》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享有国际声誉的《译丛》(Renditions) 半年刊 于2016年秋季第86期发表。 《译丛》历史悠久,是文学翻译界享誉的学术性汉译英翻译刊物,早在中国文学为世界所瞩目之前已经开始了耕耘,由宋淇先生于1...

Saturday, March 17, 2018

译诗三首、比析蒂斯代尔与弗罗斯特



翻译了蒂斯代尔(Sara Teasdale)与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诗共三首,分别是蒂斯代尔的《物物交换》(Barter)、弗罗斯特的《雪夜逗留林中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问询》(The Question)。将两位诗人的诗作对比很有意思。

两者相同点在于涉及生命的同一主题,即“交换”。不同点在于,
对蒂斯代来说,生命中的交换体现在短期与长期的交换,有形的物质与无形的欢乐之间的交换,为了享受生命的美好,不惜代价。弗罗斯特“交换”的落点在于灵魂的净土与肉体的尘世、今世的责任与永恒的可爱、现在与将来。蒂斯代注重用“长期”的“艰辛”去换取“短期”的“可爱”,源于对生命欢乐的渴望。弗罗斯特却决定用“短期”的“可爱”去换取“长期”的“职责”,源于对生命责任心和追求一种永恒的灵魂归宿感。

两人或许也是身体力行自己在诗中体现的理念。蒂斯代尔或许就是在感受不到生命快乐的时候,选择“短期”的自行了断,而非象弗罗斯特那样捱过困苦的漫长岁月,在完成他生命的使命后离去。


Barter
by Sara Teasdale
《物物交换》
[美]萨拉。蒂斯代尔作
牛娃娃译


Life has loveliness to sell,        生命中可以换到很多可爱,
All beautiful and splendid things,     美丽灿烂之物无一例外,
Blue waves whitened on a cliff,       浪花拍袭峭壁飞溅成白,
Soaring fire that sways and sings,      上窜火势摇曳晃舞吟爱,
And children's faces looking up,       孩童脸随目光仰天眺望,
Holding wonder like a cup.          将神奇灌进心杯装满怀。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by Robert Frost
《雪夜逗留林中》
[美]罗伯特。弗罗斯特作
牛娃娃译

这林属谁,想一想我知,
可那主人的家在村子里;
他不会知道我来此
逗留,
察看他大雪覆盖的林子。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我的小马一定觉得古怪离奇,
为啥不去农舍周边择地歇息,
却选在一年中最暗的夜晚,
来到这林子和冰封湖之间。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他抖响系他的缰绳铃
去问老天是否显错灵。
周围唯一发出的声音
是徐风掀扫雪羽落霙。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年3月26日 - 1963年1月29日)是四次普利策奖得主,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他以描述大自然见长,擅长以比拟和象征的手法来揭示社会现象以及哲学和宗教命题。表面上他描述的是人人都能理解的东西,但不同的人对他的诗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理解视角和思维层次。

在这首诗中,静林与动雪、马的铃声与天灵的对话,提醒弗罗斯特这不是他的林(灵,零),他必须完成重任才能归于他自己的林。黑暗、冰冻、无声、可爱,别人的林,死一般的灵,他向往。诗中的生命痕迹在于马、铃声、飞雪和徐风。

他选择归“一”,因为责任。最后两句重叠,英诗中重复的句子在字器上虽然是同音同字,但音符上却凸显不同的语意,好的诗人是不会浪费地盘连喊两句简单的重复来巩固读者的舒适区域,毕竟这是诗不是歌,重复句在此有特殊意义。两句句子处于不同时空,第一句是指诗人的现时状况,即字面意思(prose meaning):他要赶路,然后才能进入梦乡归宁。第二句是诗意(verse meaning),指永恒,他要一路活到完成生命的责任,才能永恒归林,林在此象征另一种生命样式:灵。

生活上弗罗斯特走了一条与蒂斯代尔不同的路,或许是一条更难的路。读弗罗斯特这首诗时,我感觉有点悲伤、想流泪,那种一年中最黑暗的夜间白雪覆盖、冰封大地、死一般沉寂的情景,什么样心境的人会觉得它“可爱”?或许一个对尘世的生命很绝望的人?

看弗罗斯特的生命轨迹,某个时点上他有这种心境一点也不奇怪,他在声名显赫前,经历过许多艰难,早年丧父,由祖父帮着扶养成长,送过报纸,做过教师、帮母亲教那些问题孩子,缀过学,做过工人,打理农场以失败告终……他的个人生活充满悲哀和失落,少年丧父,还没到壮年,母亲离世,除了生活磨难,他一辈子都在和忧郁症搏斗。他的一家人都有遗传性忧郁症,他的妹妹和女儿都进了精神病院了却残生,他和妻子也有忧郁症,妻子于1938年因病去世。他俩共有六个孩子,四个死在他之前,其中他的儿子是自杀。想想他能活到88岁,需要多么强大的情商和精神力量去支撑他生命中的苦难。他的《询问》一诗写出了这种心境:

The Question
by Robert Frost
问》
牛娃娃译
A voice said, Look me in the stars
And tell me truly, men of earth,
If all the soul-and-body scars
Were not too much to pay for birth.



弗罗斯特与蒂斯代尔都热爱生命,都用他们的妙笔讴歌生命,都在生命中留下永恒的印记,都有着一种令人心疼的真切情怀,不同的只是如何去选择经历生命的过程以及由此而生的结果。他俩都值得人们热爱。就我个人来说,读弗罗斯特的诗,除了令我感动之外,总是带给我精神上的升腾,那种对生命的热忱和爱,来自一颗强大的内心,对一颗善感且带忧郁症的心来说,要真正地去拥抱生命、享受生命、热爱生命是件多不容易的事,要克服多少死神的“诱惑”才能最终皈依属于自己的永恒之林。向往--弗罗斯特般的精神力量:生命的庄严在脆弱的人性中云淡风轻、在尘世的纷扰中归宁于永恒的彼岸! ©H.L.Glennie



谢谢大家来访。对我允许转载的博文,欢迎转载;若想转载我不允许转载的博文,请事先与我联络,我的email在公告栏里;若贵博想引用我博文的一部分,请勿抄录我放进图片中的文字,但图中的文字可以连图一起引用,若不知如何截图(可启用“复制”和“黏贴”功能),可与我联系,会提供帮助。谢谢合作!



注:本文中所有图片均摘自网络,诚谢作者!音乐取自虾米网法国作曲家弗雷的降E小调夜曲作品第33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