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译作《发廊情话》发表(附诗:博海泛舟)Love Talk at Hairdresser's

我英译的王安忆的得奖小说《发廊情话》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享有国际声誉的《译丛》(Renditions) 半年刊 于2016年秋季第86期发表。 《译丛》历史悠久,是文学翻译界享誉的学术性汉译英翻译刊物,早在中国文学为世界所瞩目之前已经开始了耕耘,由宋淇先生于1...

Friday, March 16, 2018

英歌中译:苦涩之波(L'Onde Amère,附歌两版)



L'Onde Amère
苦涩之波
(Karen Ann歌版、Cambers & Hunter 歌版)
The Bitter Wave

英译中:牛娃娃

流失
时光
在风中感知
无所畏惧是何意思
与此同时又惧怕
时光之溪流经的任何一个瞬息
都有可能遭遇失尽的虚空无一

Losing
Time
Feeling the wind
Having nothing to be afraid of
But fearing
That at anytime
Along the stream
There would be nothing to lose anymore




Following the bitter wave
Learning to live under an overcast sky
Resolving to not having landmarks anymore
Looking to
Escaping
Against the grain
The last opportunity
To have things to say
But saying
What we think
Forcing ourself
To not have anything to escape from anymore



跟随苦涩之波
学会在阴霾笼罩下存活
决定不依路标的示说
竭力装得随意洒脱
冷眼相看光阴里一去不返的失落

在迷茫惘然中解悟如何期待之惑
 ©H.L.Glennie

Following the bitter wave
Learning to live under an overcast sky
Resolving to not having landmarks anymore
Looking to
Pretending
To see the day
Of no return
Not knowing what to expect anymore



我喜欢翻译歌词,就像有些童鞋喜欢做手工活一样。微博上时常会有小朋友想知道歌词的意思来找我帮忙翻译他们喜欢的歌,我自己一看到喜欢的歌词也会一鼓作气一气呵成,草稿箱里一大堆歌词译文等着见天日,可是说老实话,真要找出一篇配上歌声发博文,又似乎不象想象的那么容易。

第一,歌词要好,好在文字、意象、诗意和其中蕴含的哲理,至于风格上是诙谐还是正经可以各有千秋。最怕就是单调,有些歌的歌词很长,翻来覆去饭泡粥粥泡饭地却是不断重复同一句话:“我爱你,爱你,爱你……”,跟当年一手拿红宝书一口背语录表决心差不多,听到第N遍“我爱你”的单调重复时,恨不得学着电影导演的口气大喝一声:“Cut”。好在翻译歌词多数由我自己把关,这方面的问题还不多。当然重复也是一种风格,并非不好,只是那杯茶非我所爱

第二,旋律要好听,即织体丰富、层次多重、有起有伏,表达具感性和情意。节奏感强得惊天动地顷筐刮锒铛几乎吞没旋律的歌不是不好,只是不是我的那杯茶。人无完人,耳朵也一样,不可能什么音乐都喜欢。有些歌词很美,译完才发现,这旋律一点也不好听,只好将译文晾在一旁,等待哪天自己审美观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第三,歌手的诠释要与词曲的气氛相融合,讨厌那些男女汉子器官歌手,将一首本该欲哭无泪的歌唱得声嘶力竭嚎喊如兽;也讨厌男人一副无病呻吟黏黏糊糊似糯米粥状唱得象女人般地忸怩缠绵。这种尴尬情况也有,歌词译好了,就搁着,盼星星盼月亮,希望一个满意的歌手在不久的将来横空出世。

第四,歌手歌喉所展示的韵味要与歌的词曲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相符,同样是伤感曲调,用美国南方黑人兄弟姐妹那密西西比河畔的哀怨调子去表达多瑙河畔斯拉夫小调中的忧愁总会令我感到说不出的别扭和烦躁,我不管唱歌的是不是举世闻名的蓝调男神女神,反正神也有搭错车穿错鞋的时候,不爽就是不爽,好比让多明戈来唱京戏扮青衣,效果也未必会好。碰到这情况也蛮郁闷的,歌词译文静候一边,我则满网络搜索,有时能找到相配的声音,有时找不到。

第五,歌的配器要好,前四条都好,弄个不三不四不协调的配器也会煞风景,听不下去,配器与歌喉不协调,就会大大损伤气氛。这种情况相当郁闷,万里长征快走完了,就差这一口气,好比一盘鲜美的炒菜中混进几粒小毛头吃剩下的饭粒黏得到处都是,你说这菜不能吃吧,倒也未必,你说好吃吧,这就差强人意了,不是不爱小毛头,米粒黏得到处都是的菜还真倒胃口!这样的事例我碰到过一次,全网络搜寻,版本仅此“米粒黏新菜”这一家,那个郁闷劲只有自己知道,至今还念念不忘。

此文所译的《苦涩之波》这首歌比较难得,能满足我对歌的五条要求。歌意充满反论,涵义深长,看到歌词,突然也会想到马航失联航班那些下落不明的人和焦虑的家属,感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那一切尽失和一无所有的寓意。此歌旋律动听感人,韵味美妙,高低明暗协调,轻重缓急张弛有度。歌手对歌的诠释都到位。这里一共贴了两首歌,第一首是Karen Ann演唱,第二首来自Guy Chambers & Sophie Hunter两首歌诠释的风格和配器很不相同,但两首都很好听。前者如梦幻催眠,后者如天外来音。


一向喜欢以色列出生的歌手Karen Ann,觉得她这人有文化底蕴,能唱表达各种情绪的歌且诠释都很到位;她的审美力也一定很棒,选的歌都很美。听说Karen Ann 4月17日要在上海开演唱会,可惜我没眼福亲临,翻译她的这首歌算是替她做个不谋利的免费广告。有条件亲临现场的童鞋们,羡慕你们啦。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诚谢作者。英语歌词来自网络,法译英译者不详。音乐来自虾米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