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译作《发廊情话》发表(附诗:博海泛舟)Love Talk at Hairdresser's

我英译的王安忆的得奖小说《发廊情话》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享有国际声誉的《译丛》(Renditions) 半年刊 于2016年秋季第86期发表。 《译丛》历史悠久,是文学翻译界享誉的学术性汉译英翻译刊物,早在中国文学为世界所瞩目之前已经开始了耕耘,由宋淇先生于1...

Saturday, March 24, 2018

原创双语组诗:春之声--查尔达斯舞曲

近来我的网络系统不稳定,常有能看不能贴的情况,故评论回复和回访点评可能会推迟,但友情在心常惦记,望朋友们谅解我的慢速。

诗、舞、乐常常是三位一体的,无论是否在人的意识中。每次听到不同的音乐,总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和诗境,反过来也一样,读到一首好诗,耳中也会跳出音乐与之呼应,舞蹈则是两者的结合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上的体现。从小就爱听蒙(Vittorio,Monti,1868-1922)的《查尔达斯舞曲》(Czardas),这支广为演绎的舞曲经过不同的乐器和乐手的诠释,以千姿百态的面貌出现,给人带来的感情共鸣也大不相同,从中获得的灵感与共鸣产生出两首不同的中英双语音乐小诗。
我最喜欢的演奏版是曼托林加吉他,那股沧桑感令我感慨万千,从中得到灵感,我写了《之曲》(The Composition)。

李查。克莱德曼的钢琴版,节奏明快,情绪相对快乐,令人闻乐起舞,于是成了我《之舞》(The Dance)的灵感,在短暂的春天未离去之前,用她的步子欢舞一场!可惜与此版本有关的音乐和视频都因为版权问题下线了,只好另外找了个小提琴版本凑数,与我的诗不太和拍。


《之舞》

The Dance

我的两首小诗中,中文先写成,英文版在此是中译英。我试图用中英两个语种同步体现文字与音乐的关系,借用文艺复兴时期Madrigal曲式中的“文字描绘”作曲(word  painting)法用文字来体现音乐中音调和节奏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情绪。这是初次尝试,以后会借用更多的曲式来展现双语诗歌的美妙。


另外,我也喜欢琵琶加小提琴版,理应以她为灵感之源,写下《之音》,可惜灵感之泉水压不足,写不出诗了,留待高手补遗吧,我好好欣赏就是快乐。©H.L.Glennie


所有网摘图片诚谢作者!
背景资料来自新浪音乐:
《柴尔达兹》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维托里奥·蒙蒂 (Vittorio,Monti,1868-1922)的最著名的两首小提琴曲之一(另一首为《爱的晨曲》) ,后曾被改编为手风琴等各种乐器的独奏曲和合奏曲,常见的有长笛、大号、长号、小号、单簧管的独奏曲版本,甚至还有口哨演奏的版本。这里选用的是钢琴独奏 的版本。柴尔达兹为匈牙利的一种民间舞蹈,其音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拉绍",速度徐缓而富于歌唱性;第二部分称"弗里斯",速度迅急,情绪热烈。 本曲即以这一舞曲的典型特点写成。

乐曲一开始先呈示出充满热情的引子,然后奏出深沉而略含忧愁的主题,并由这一主题组成了查尔达什舞曲特有的"拉绍"段落。在这一小调色彩的抒情旋律发展之 后,又出现另一支流畅而华丽的小调旋律。这两支旋律都具有鲜明的匈牙利及吉普赛音乐的特点。接着,乐曲转入查尔达什舞曲快速而活泼的"弗里斯"段落 ,形成欢快而奔放的气氛。这段舞曲音乐越来越热烈,由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乐句频繁出现,使乐曲趋向高峰。接着,音乐突然平静下来,缓缓奏出柔和而委婉的歌唱 性主题旋律。这一纯朴甜美的旋律经过小提琴泛音再现,形成一种幽谷回声的动人效果。乐曲再现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乐句,并用切分节奏的处理,将乐曲推向热烈的 高峰后结束全曲。
三八节,祝各位姊妹们快快乐乐!大家一起跳舞乐一圈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