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译作《发廊情话》发表(附诗:博海泛舟)Love Talk at Hairdresser's

我英译的王安忆的得奖小说《发廊情话》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享有国际声誉的《译丛》(Renditions) 半年刊 于2016年秋季第86期发表。 《译丛》历史悠久,是文学翻译界享誉的学术性汉译英翻译刊物,早在中国文学为世界所瞩目之前已经开始了耕耘,由宋淇先生于1...

Friday, November 24, 2017

小冰:关于机器诗人的不安之则 Bilingual Poem by Hui Glennie: Tip o' Iceberg - the Robotic Poet in Terms of Disquiet



原创英汉双语诗《小冰:关于机器诗人的不安之则》
Tip o' Iceberg - the Robotic Poet in Terms of Disquiet
by ©H.L.Glennie

21/365/2017BLPbyHGVA@ 18/365/2017byHGVA



东一个铁饼,西一支木棍
一片蛙声有运
一骒染色体群马仔,
转个基因无胎照样也繁殖
掺和的小冰
安得辨雄雌

惊得易水不敢寒

且听 - 大数据“创意”
风吟 - 一单走出门的生意经
复沓 - 齐声扩音高呼口号:

凡事装把锁
要倒扣宇宙的空碗封住你!

©H.L.Glennie


Tip o' Iceberg - the Robotic Poet in Terms of Disquiet

Tip 'o Iceberg - a plastic concept
An invisible glass format
A chip spirit
A lingering metaphor derived from pictographic characters



Shocked River Yishui dares not to turn cold

Listen - the "creation" by large data
In the song of the wind - a book of business outward bound
With Polyphonic refrain - slogans through microphone in unison chanting:

Install a lock on everything
To seal you in the empty bowl of the universe
upside down!
©H.L.Glennie

与小冰有关的题内话: 

最近诗界的新生事物是机器人小冰出了诗集,没读过,不知质量如何。因为是新鲜事,对这现象本身有点想当然的感想,说得不对请指正。

机器诗人是大数据“创意”的产物,对,我在创意前加了引号,因为创意这词只适用于前所未有的概念和事物,数据是已经存在的东西,机器人诗充其量是个仿制品,是不是诗,涉及诗是什么,众说纷纭,这里不便说。按我个人对诗的理解,小冰写的不是诗,而是概括了诗界在一个阶段的整体封面图。原因如下:

第一,诗是创意产物,涉及想象力、激情、思维、语言的掌控力,其中想象力和激情在其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这两者恰恰是小冰缺乏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仿往昔诗人的想象力和激情,但它无法造出别人还没发明的东西和感受,这就注定小冰的文字最多只能总结前人的优劣却没有前瞻性。©H.L.Glennie

第二,小冰的文字来自数据,数据的选样是什么,它就显示出样本的模样。能选入样本的诗多数是主流诗,已经发表的、由具发言权的资深名家出具盖棺论定证书的作品,也难怪,不这样选样本又该怎样选~?毕竟这么做法风险较低,但弊处在于忽略未来的好诗人,他们多半出现在今天,因走在时代的前列,他们通常是被后几代的有发言权的资深名家发现的,如此选样的方式注定小冰的文字应该没有太大的引领作用,因为如狄金森般有引领力的诗人还未收进样本(无意冒犯已经收进文本的诗人,其中有很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诗人,但样本也确实会遗漏很多前卫性强的优秀诗人,这点历来如此,这里只是想说明时差而已)。©H.L.Glennie

小冰在我看来也不是一无是处,但它的优点并不是“创意”而是类比。为什么?理由如下:


©H.L.Glennie

我不知小冰的前景究竟如何,如果让我赌一盘,我情愿说,小冰没有发展前途,但英语中有句话说:Never say never. 有一点是肯定的,小冰的出现使诗歌团体机构的运作能力变得日趋重要,诗歌在团体与个体互动机制这点上与股市有很多相象之处,而演算术在股市上的运用已经让寡头资本统领全球,此术在诗歌界能否成功呢?Never say never。不过我看难度还是不小的,因为诗歌的传播成本虽高但进入障碍(entry barrier)却远远低于股市,而且写诗的原始动机不是趋利而是一种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利润一干枯股票就完蛋,公司一倒闭,没人想得起,就算你是炒股高手,资金一断就没得玩,再说就算是不错的股票,也经不起有影响力的名嘴和大腕资本长年累月的说空做空,资金链一断就没择。可诗歌不同,创作的灵泉只要不是来自你资金大爷或名嘴的抬举,哪怕来个margin call也是扑空,就算时间和空间联合起来做空,有灵泉的诗人还是人力资本雄厚无需斩仓,比如索德格朗和茨维塔耶娃够苦了吧,真正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挨饿也照样写诗,曼德尔斯塔姆命在旦夕还是照样写诗,就算诗人肉体上死了,TA的诗歌还可以活着,这点底气是小冰难以摧毁的。©H.L.Glennie

与小冰有关的题外话:

小冰的出现意味着人工智能的新阶段。对重复性强、趋势线型感强、性质同一性强的领域来说,人工智能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占有绝对优势,比如下棋,你下得再好,你的对手是几万个棋界顶尖的幽灵,下棋的套路差不多也就这些,你是很难赢棋手阿尔法狗的,除非你完全抛开规则,制造出数据中没有包括的规则。©H.L.Glennie

小冰的出现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进入“软”范围,所谓“软”学科就是那些个性强、没有同一格式且需要创意的领域,在这类“软”领域中,小冰占有空间优势,却无时间优势,很多东西只能被小冰替代到一定程度,比如翻译,假如译者完全按照字面意思作直译而不具备任何对目标语言的转换能力或者仅仅是将复杂的原文简单化,那就很容易被成熟后的小冰译者取代,相对来说,如果每一首诗都是根据原作上下文的隐形逻辑度身订造且准确把握源头语言和目标语言文化背景的内涵及其转换,如此翻译,小冰取代的能力也会相对减弱,越接近核心部分,障碍越高。目前小冰式的译者在诗歌方面进展如何我不清楚,但在很多应用领域如法律、新闻报道和科技等方面已足以取代人工。©H.L.Glennie

“接地气”是当下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时髦用语,表示务实,与时代接轨,谈“空”论“虚”常遭人鄙夷或揶揄,少数人甚至谈虚“色”变,在我看来,当代最接地气的事莫过于弄清楚如何在最虚的“空”中生存,如今最虚的“云”掌控着每一个人最实的衣食住行和生存资源,试问如今最大的资本和企业哪个不“虚”?就连打着振兴“实”业旗号当选的川普每天在推特上弄虚作假的时间远远超过处理美国政府的实事。小冰进入诗坛,标志着创意领域也开始蠢蠢欲动,加入“云”卷“云”舒“云”云诗的行列。真可谓:

云算算 -
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云舞一舞霓裳带走人的一切,
弹指间,俱往矣,
一支烟,换了人间。

©H.L.Glennie

我对小冰现象充满好奇,既然已经有了小冰诗集,那小冰哲学录或小冰教义该是何等模样?假如把世界各地所有人文学科分门别类加以分析合成(数据都是现成的),那学界 “泰斗”小冰会得出什么结论呢?爱神维纳斯与战神阿瑞斯的天平目前在往什么方向倾?人类倡导的是战争还是和平?虚拟的小冰与实体人之间的关系是否会象资本那样让虚拟资本挤掉实业资本使得财富出现胜者夺取一切的冥律分布呢?©H.L.Glennie

虚与实的关系是人类历来所面临的困惑,为摆平虚与实之间的冲突,人类经历了多少年的战争?在我们当代,虚的云数据掌控着实的世界,大有势不可挡之势。虚实两者可以相互转换,可以转好也可以转坏,只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转换形式。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通过对两个沙俄贵族安德烈和皮埃尔的塑造揭示了当时困扰人们的两大虚实主题:爱与恨和得与失,对具有强烈责任感充满抱负甚至想通过寄希望于战争来净化世界的理想主义者安德烈来说,他通过从务实走向虚无在面临死亡的途中解答了爱与恨的困惑而归宁;对充满幻想之虚却不知如何将有限的生命活出意义来的皮埃尔来说,他通过虚无走向务实在养家爱家的平凡生活中获得追求;当代各行各业的人在面临机器争夺自己赖以为生的谋生方式的威胁时,又该如何看待虚与实的关系呢?假如死亡是安德烈的救赎、娜塔莎是皮埃尔的救赎,我们的救赎者会以何种样式出现?我相信,人类是在一个个问号中不断克服困难去成长的,面临这前所未有的挑战,相信人类有办法找出解决问题之道!©H.L.Glennie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摘,诚谢作者! 音乐为Jennifer Thomas的钢琴曲《明》。另,我的主微博无法发帖、转帖、发评和回评,提前被冬眠了,不知何时被准醒,特此向微博友们抱歉!


山楂树君雅评:

完全同意你的观点和看法。
为什么“小冰”无法替代真正的写作者?因为无论什么“大数据”或超前意识先进特技,终究无法替代、公约人类深奥的情感 ——而写作主要靠情感——那些热烈、隐忍、欢愉、忧伤、不言而喻、欲言又止、不谋而合、心照不宣.......等等等等,任何“科技”亦无法克隆,无法 “懂”~~~~~


枫丹白露君雅评:

实与虚,有与无,得与失,有形与无形……这些关系在网络时代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如今的太空都是多层面的,有中有无,无中有有,形上形下呈分裂状!

我的其他原创英汉双语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